宫鲁鸣,女篮的 “救世主” 还是 “背锅侠”?
2025-08-17
当终场哨声在深圳体育馆刺耳响起,比分定格在 81:90,中国女篮倒在了亚洲杯半决赛的赛场上,输给了老对手日本队。这本该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强强对话,可现实却如此残酷,中国女篮仅收获第三名。一时间,舆论的风暴中心聚焦在了一个人身上 —— 中国女篮主教练宫鲁鸣。
李月汝,这位中国女篮内线的重要支柱,因伤未能归队征战亚洲杯,她在篮下的统治力与策应能力缺失,让中国女篮的内线实力大打折扣。而李梦,作为球队锋线的核心球员,也未能入选最终名单。这两位大将的缺席,让球队在阵容完整性上遭受重创。面对日本队小快灵的打法,中国女篮在攻防两端都显得力不从心,进攻缺乏犀利的突破与稳定的得分点,防守端更是难以抵挡对手灵活多变的穿插跑位。宫鲁鸣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骂声如潮水般涌来。
质疑声首先集中在选人方面。在李梦的去留问题上,有消息传出,去年世界杯期间宫鲁鸣与李梦在录像课上就 “谁拿球” 产生过激烈争执,宫鲁鸣倡导平均分配球权,打造团队篮球,而李梦更倾向于巨星单挑的打法,矛盾的激化甚至导致宫鲁鸣摔战术板。如今李梦无缘亚洲杯名单,不少人认为这是私人矛盾影响了选人决策。毕竟,李梦在国际赛场上的得分能力有目共睹,上届世界杯对阵澳大利亚拿下 23 分、对阵韩国也有 18 分进账,是球队中敢在中线就果断出手三分的关键人物。可官方给出的 “阵容年轻化” 解释,难以让球迷们信服,毕竟李梦在 WNBA 隔天就能代表华盛顿神秘人出战 34 分钟,状态可见一斑。
战术安排同样饱受诟病。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,中国女篮三分线外 27 投仅 7 中,命中率低至 26%,而日本队却高达 43%;篮板球方面更是惨不忍睹,日本归化中锋史蒂芬妮一人就抢下 12 个前场篮板,几乎是中国女篮全队的三分之一。宫鲁鸣赛后总结 “输在细节”,可这些细节问题,诸如换人时机、卡位布置等,本就是教练临场指挥与战术安排的范畴。面对日本队场均跑动距离比中国队多出 3.2 公里的 “旋风战术”,宫鲁鸣坚持的双塔战术在这场比赛中显得格格不入,对手利用挡拆频繁突破中国队内线,而中国女篮却未能及时做出有效的战术调整。
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宫鲁鸣过往执教生涯的辉煌成就。他曾带领中国男篮闯入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八强,实现历史性突破;在 1999 年底至 2005 年初执教中国女篮期间,率队夺得釜山亚运会冠军和世界锦标赛第六名;2015 年又带领中国男篮重夺亚锦赛冠军。这些成绩足以证明他的执教能力与战术素养。此次接手中国女篮,他也面临着球队新老交替的艰难任务,队中老队员年龄偏大、伤病增多,需要重新构建打法、风格与阵容结构。
随着争议的不断发酵,宫鲁鸣是否留任成为了热议焦点。在微博上,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,网友们各执一词。有人认为,他执教 8 年里对日本女篮 1 胜 4 负,仅有的一场胜利还是靠李梦最后连得 8 分实现翻盘,这样的战绩实在难以让人满意,当年许利民因输给日本下课,如今宫鲁鸣也应承担相应责任;但也有人指出,不应仅凭一场失利就否定宫鲁鸣的全部努力,女篮的重建需要时间,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,此时换帅可能会让球队陷入更大的混乱。
中国女篮站在了十字路口,宫鲁鸣的去留抉择,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执教生涯,更影响着中国女篮未来的发展走向。这一争议,究竟该如何平息?中国女篮又该何去何从?这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篮球的人深思。